文章導讀: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一組由多種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綜合征,以骨髓造血細胞增生減低和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臨床以貧血、出血和感染為主要表現。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一組由多種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綜合征,以骨髓造血細胞增生減低和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臨床以貧血、出血和感染為主要表現。
確切病因尚未明確,再障發病可能與化學藥物、放射線、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素有關。再障主要見于青壯年,其發病高峰期有2個,即15——25歲的年齡組和60歲以上的老年組。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根據骨髓衰竭的嚴重程度和臨床病程進展情況分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
再生障礙性貧血年發病率在歐美為4.7——13.7/106,日本為14.7——24.0/106,我國為7.4/106,總體來說亞洲的發病率高于歐美;發病年齡呈現10-25歲及>60歲兩個發病高峰,沒有明顯的男女性別差異。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有哪些?下面給大家介紹下,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病因后,大家能更好的預防疾病。
藥物因素:不科學的用藥會導致人體生血功能異常表現,終導致造血功能衰竭,常見引發此病的藥物有氯霉素,解熱鎮痛劑及含此類藥物的制劑等。
電離輻射:人體的骨髓細胞較為敏感,長期處于輻射下會破壞DNA和蛋白質。不同種屬細胞對電離輻射敏感性不同。輻射對淋巴細胞有溶解作用,漿細胞、網狀細胞及原始纖維細胞等非造血細胞較耐照射。
http://www.tcichem.cn/zaizhang/1497.html以上內容就是關于[簡述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 的內容分享;栗建華主任告訴大家,中醫藥治療血液病有著廣闊的資源優勢。數十年來他探索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所致,如放射線、化學藥品,農藥、病毒、細菌等均為中醫“邪毒”范疇。在大量臨床研究基礎上,他提出“邪毒傷腎”的理論,創立了“解毒透邪、瀉實固本”,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療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療該病單一立論的傳統觀點,對不同疾病采取辨證辨病相結合,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法則,臨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