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嚴重的彌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減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損害(如腎臟、中樞神經系統等)為特征。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嚴重的彌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減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損害(如腎臟、中樞神經系統等)為特征。之前TTP預后差,病程短,不及時治療病死率80——90%,隨著血漿置換的臨床應用,預后大大改觀,病死率降至10——20%。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因及分類
1、遺傳性TTP 是一種在新生兒和兒童極其罕見(其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一)的常常但非僅僅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相關的疾病,由9號染色體q34編碼的金屬蛋白酶ADAMTSl3基因的缺陷(突變或缺失)導致其合成或分泌異常,致使其活性嚴重缺乏,一般低于正常活性的5%——lO%,無法降解高黏附性的超大分子量vWF,從而引起血小板性微血管血栓的形成而發病。
2、獲得性TTP可根據誘發因素是否明確分為原發性(特發性)TTP和繼發性TTP。獲得性TTP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特發性TTP,可以檢測到抗ADAMTSl3自身抗體的存在。這種自身抗體中和或抑制了AMADTSl3的活性,同樣有ADAMTSl3活性的降低,從而導致發病。
1) 原發性(特發性)TTP:原發性TTP發病率為33——57%,90%的原發性TTP患者發病時可以檢測到抗ADAMTSl3自身抗體
2) 繼發性TTP:繼發性TTP發病率約為43——66%,可繼發于感染、藥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骨髓移植和妊娠等多種疾病和病理生理過程。國外有報道在部分繼發性TTP患者體內也能檢測到ADAMTSl3自身抗體,如部分藥物(噻氯匹啶、氯吡格雷等)相關性TTP、妊娠相關性TTP、胰腺炎誘發的TTP、SLE相關性TTP、移植相關性TTP等患者體內均發現有自身抗體,但部分繼發性TTP患者體內確實沒有檢測到抗ADAMTSl3自身抗體。
http://www.tcichem.cn/xuexiaobanjianshao/4283.html以上內容就是關于[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因及分類] 的內容分享;栗建華主任告訴大家,中醫藥治療血液病有著廣闊的資源優勢。數十年來他探索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所致,如放射線、化學藥品,農藥、病毒、細菌等均為中醫“邪毒”范疇。在大量臨床研究基礎上,他提出“邪毒傷腎”的理論,創立了“解毒透邪、瀉實固本”,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療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療該病單一立論的傳統觀點,對不同疾病采取辨證辨病相結合,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法則,臨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