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貧血在我國人群中普遍存在,尤以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發病率最高。人們往往對貧血產生誤解,認為只要“吃點好的”就能糾正貧血,而忽略貧血的診斷。
當您活動后感到心悸、氣短,或伴有下肢浮腫時,一定是心臟出問題了嗎?當您出現頭暈、眼花、耳鳴、反應遲鈍、手腳發麻等癥狀時,一定是神經出現問題了嗎?當您感到食欲不振、胃部不適、惡心時,一定是胃腸道出現問題了嗎?其實您非常有可能患有“貧血”。
貧血在我國人群中普遍存在,尤以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發病率最高。人們往往對貧血產生誤解,認為只要“吃點好的”就能糾正貧血,而忽略貧血的診斷。其實,貧血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食營養缺乏。血液系統疾病常伴有貧血,腎功能衰竭、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慢性疾病亦可導致貧血。發現貧血時,應到血液專科就診,明確診斷,遵從醫囑服藥治療,不要盲目服用偏方。
貧血患者中醫多診斷為“虛勞”,因其多伴有氣血兩虛,病程較久,不能自行恢復。貧血與中醫的“脾”、“腎”關系最為密切。“脾為氣血生化之源”,飲食水谷,攝入體內,經脾胃運化,生成氣血,營養全身;另外,“腎主骨生髓”,髓亦化生氣血。脾、腎是生成氣血的重要臟腑,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因此,貧血患者應注意脾、腎的調護。血液科目前開展“脾腎區耳穴壓耔”、“足三里艾灸”、“腎俞穴貼敷”等中醫療法,均可激發脾腎功能,促進造血。
貧血患者日常起居要有規律,切勿勞累,如感到心慌、頭暈等不適時,更應減少活動。缺鐵性貧血病人不應喝濃茶、咖啡等,忌煙忌酒。貧血患者飲食要高營養、易消化,不可過于油膩、辛辣,主食要粗糧、細糧合理搭配。貧血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感冒藥、止痛藥。預防感冒,勤通風,少逛街。若不慎感冒發熱,不用安乃近、布洛芬、撲熱息痛或含有這些成分的藥物,如速效傷風膠囊、康泰克等,建議使用純中藥制劑,如新雪顆粒、雙黃連口服液等退熱;如患有偏頭痛、牙痛等,不可隨意應用去痛片。貧血患者還應注意避免接觸化學制劑,不要到新裝修的房屋、或新購置家具的房屋停留,不要染發、染指甲。
http://www.tcichem.cn/pinxueyupida/4104.html以上內容就是關于[如何正確認識貧血?] 的內容分享;栗建華主任告訴大家,中醫藥治療血液病有著廣闊的資源優勢。數十年來他探索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所致,如放射線、化學藥品,農藥、病毒、細菌等均為中醫“邪毒”范疇。在大量臨床研究基礎上,他提出“邪毒傷腎”的理論,創立了“解毒透邪、瀉實固本”,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療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療該病單一立論的傳統觀點,對不同疾病采取辨證辨病相結合,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法則,臨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