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慢性白血病,分為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慢粒(chronicmyelognous leukemia ,CML),是臨床上一種起病及發展相對緩慢的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分為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慢粒(chronicmyelognous leukemia ,CML),是臨床上一種起病及發展相對緩慢的白血病。那么中醫認為慢性白血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①七情內傷,情志不調,致氣機不暢,肝氣郁結,氣郁日久,則氣滯血瘀,脈絡壅聚, 瘀血內停,久積成塊。
②飲食失調,過食肥甘酒食,傷及脾胃,脾虛失運,輸布津液無權,濕濁內生,凝聚成積,痰氣相搏,血流不暢,瘀塊內生。
③起成無常,寒溫不調,感受外邪。
那么中醫是如何治療慢性白血病的呢?
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是白細胞及幼稚細胞(即白血病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進行性、失控制異常增生,浸潤各種組織,產生不通癥狀,出現正白細胞生成減少,周圍白細胞有質的和量的變化,臨床主要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和浸潤。
中醫認為致白血病的因素統稱為“邪毒”,包括各種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等,其中熱則包括溫熱、濕熱;毒汁有熱毒、溫毒、淤毒、風毒、濕毒等。另外還應包括火壅成毒,毒自內生火毒;內外合毒,溫熱毒邪蘊積于內,日久化熱傷及氣陰,氣血;毒邪深入,侵入營血,攻注骨髓、肝腎,使陰陽失調,骨髓造血功能障礙。
血和氣的關系,通常氣血并損。氣與血,一陽一陰,互相依存。所謂“氣為血師,血為氣母”,就是說血的運行要靠氣來推動,氣行血則行,氣滯則血淤;反之一切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又要靠血液來滋養,故血又為氣之母(物質基礎)。相反,陰陽失去平衡又破壞,就會發病。
中藥治療血液病主要是調理陰陽平衡,使肝、腎、脾、胃恢復功能。全身功能屬陽,物質基礎屬陰,功能活動要靠物質做基礎,而物質的不斷補充,又要靠功能活動攝食、消化、吸收、代謝、血液循環等。同時中藥有排毒、誘導分化細胞功能,逐步使異常白細胞(幼稚細胞)凋亡,陰陽平衡,免疫功能提高,使骨髓重新啟動,改善血功能,使白細胞患者達到康復。
http://www.tcichem.cn/manxingbaixuebing/854.html以上內容就是關于[中醫對慢性白血病的病因及治療的闡述] 的內容分享;栗建華主任告訴大家,中醫藥治療血液病有著廣闊的資源優勢。數十年來他探索了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所致,如放射線、化學藥品,農藥、病毒、細菌等均為中醫“邪毒”范疇。在大量臨床研究基礎上,他提出“邪毒傷腎”的理論,創立了“解毒透邪、瀉實固本”,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療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療該病單一立論的傳統觀點,對不同疾病采取辨證辨病相結合,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治療法則,臨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轉。